落實綠色循環經濟 中市與外埔農民合推有機農作
落實綠色循環經濟及友善生態,真正做到「把資源變黃金」!台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使用外埔綠能生態園區厭氧發酵、沼氣發電的沼渣、沼液有機資材副產品,並與外埔農民、產銷班合作,種植火龍果、葡萄、水稻等在地的農作物,產製過程低耗能、低碳排,結合當地農民就地使用,體現「從餐桌到餐桌」循環經濟,吃在地、食在地,降低相關副產品包裝、運送成本與碳排放量。
市府環保局長陳宏益今(23)日率隊,拜訪火龍果神農獎得主外埔產銷班長范振清、有機水稻班長陳仕寶、高登牧場班長連錦樹、樹生葡萄酒董事長洪吉倍等人,由市議員吳敏濟牽成,交流資源循環、食農教育與環保友善有機農業的理念。
陳局長表示,對環境有益的事就該堅持!市府透過與外埔稻米、火龍果、葡萄等農民「免費試用合作推廣」,即使經費成本可能略高於慣行農法,但考量環境經濟效益及整體運輸成本,並可結合外埔綠能生態園區產生的沼液、沼渣副產品再利用,有效促進綠色循環經濟,仍然是大利多;呼籲市民「落實廚餘分兩類,瀝除水分去雜質」,隨手做環保,也能提升外埔綠能生態園區運作效能,共同提升環境品質。
環保局指出,火龍果產銷班現任班長簡莉穗帶頭使用有機肥料、蔬果及套袋管理提升紅龍果品質,用心經營將外埔區打造成「紅龍果的故鄉」,環保局提供有機質肥料20公斤裝2包,試用火龍果有機栽培,除可為春季當基肥施用,還可探討沼液調製為液態有機肥料的可行施肥方式。
環保局說明,台中市外埔綠能生態園區以植物性殘渣厭氧發酵發電,目前除提供台中地區年處理量3萬公噸的植物性殘渣處理能量外,更利用沼氣發電,自109年6月15日開始正式發電、售電,統計至今年4月30日,累積發電量達約445萬度電,目前平均每日發電量約8000度電,每天發電所得約4萬元、有時更近5萬元。
而園區厭氧發酵產生的植物性渣粕及沼渣,也以再利用方式運用於環保局霧峰堆肥廠及餘樂園作堆肥原料使用,製成的「就是肥」目前已推廣用於果園、稻米及蔬菜等農作物。另,外埔有機沼液液肥,目前檢測調整將朝向符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的肥料,調製為液態有機肥料,更適合用於火龍果園、葡萄、蔬菜水田芋頭等田園施肥,推廣環保友善大地的概念,實現綠色循環經濟。
記者
Comment ( 0 )
Trackbacks are closed.
No comments ye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