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海洋專題
  • <img class="size-large wp-image-14201 aligncenter" src="https://tpnews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1/05/海洋專題-1024x258.png" alt="" width="1024" height="258" />
臺灣海洋傳說 討海人的王爺信仰文化

臺灣海洋傳說 討海人的王爺信仰文化

圖說:迎王平安祭典活動畫面(圖片來源:大鵬灣風景區官方網站)

臺灣大家所熟知的海洋文化信仰,除了媽祖娘娘外,王爺亦是非常重要的海洋文化信仰。在台灣西部祭祀王爺的廟宇更多於媽祖廟,對於漁村的人民而言,更有著與生活密不可分的關係。然而大多數台灣人所知道的王爺身分是「瘟神」,但他究竟和海洋有甚麼關係呢?就讓我們來好好認識王爺信仰文化吧!

王爺是誰?他來自哪裡?

不像媽祖一樣有個明確的形象和精彩的人物故事,我們所稱的「王爺」並非單指一個人。「王爺」其實是對神祇的一種尊稱,王爺的信仰系統其實非常多元,包含像是台灣主要主流的瘟神系統,認為王爺是主管瘟疫的神明,還有像是英靈系統、家神系統、國姓爺系統等不同文化意義的信仰。且王爺數量眾多,臺灣和中國福建閩南地區所祭祀的王爺廟,廟裡的王爺多半只載姓氏,不知其名。大家常聽到的「三府千歲」、「五府千歲」則是指不同姓氏的王爺合祀。

王爺和漁村的關係?

臺灣過去在移民社會時期,衛生條件不佳,常有傳染病流傳。過去漁村便會祭祀瘟神來去除瘟疫,並建造王船放流至海上,或是焚燒王船,祈求代天巡守的王爺能夠隨著火和水帶走瘟疫。而過往王船所至之處,居民便會建廟供奉,現在皆改採焚燒王船的形式恭送王爺。而臺灣西部地區開發較早,這些討海維生的漁民相信王爺不只能夠保佑平安出航,還能帶來漁獲豐收。

王船祭典有哪些形式?

「王船」在王爺信仰的文化意義上,有代天巡狩王爺押解瘟疫出境的意涵。各地因不同地區的文化,在儀式上有差異和特色,但基本上王船祭典大致會有造王船、迎王、遶境、王船醮和送王等步驟,因祭祀的過程相當複雜,且需要大量人力和長時間的籌備,各地區則有不同特色的祭典儀式。北部地區如基隆沿岸便有知名的「外木山王爺遶境」,透過巡航海上祈求平安。而台灣西南部盛行的「迎客王」儀式,則是邀請王爺至當地消災解厄,並為地方帶來平安,約三年或五年舉行一次儀式。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屏東東港迎王祭典便是三年一次的祭儀活動。王

而除了年度型盛典邀請王爺進駐外,像是澎湖地區則長年有王爺駐守,當地居民會不定時至廟宇供奉「宴王」的物品。而王船祭儀過後,臺灣主要採用「遊天河(即焚燒)的方式送王,結束盛大的王船祭典。

臺灣沿海地區仍大量保有王爺信仰文化,除了信仰之外,透過年度大型的文化活動,藉此見證各地漁村的特色和歷史,並能有效凝聚地區居民的力量,充分展現地方的向心力。 

記者

Related posts

  • Comment ( 0 )

  • Trackbacks are closed.

  1. No comments yet.